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国内资讯 >

国家“十三五”科技成就展可利霉素再现沈阳智造底蕴

时间:2021-11-06 18:20 浏览:

日前在北京开幕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沈阳同联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家一类新药可利霉素,代表当今世界生物合成药物研发生产的最新成果再次亮相。这是一年内,可利霉素两次作为国家大科技成果在国家级展会上展出。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十三五”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展览总面积21834平米,12个展区, 1740个展项,既有基础前沿、科技重大专项、战略高技术、社会民生、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也展示了区域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开放合作和科普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突出成就。

作为一家民营药企,同联集团是如何摘取了生物合成药物研发领域的可利霉素这颗明珠?可利霉素本身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可利霉素研发团队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赫卫清道出了缘由——

自主研发:可利霉素掌握了“救命药”的中国话语权

可利霉素的研发,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王以光团队,卧薪尝胆三十年,终于诞生了世界上首个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可利霉素。赫卫清说,老一辈科学家独立自主搞科研的决心和恒心,给我们做出了典范。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可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但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还是要以“我”为主,以独立自主的精神为主,这样才能在生物制药领域、在“救命药”国产化方面,有更多的中国话语权。

模式创新:可利霉素形成了产学研平台

谈及可利霉素,业界评价认为,它不仅是科学家的贡献,也是企业家、医学工作者的贡献。科学家、企业家和医学工作者不仅联手贡献了可利霉素这个生物制药产品,还联手打造了一个有利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的模式——产学研一体化。

赫卫清认为,从药物研发来说,整个链条非常长。科学家可能在起始的部分,或者说创造的部分会起主导作用。但后续的临床应用到产业开发,都需要企业去主导、去引领、去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反馈给科学家,再让科学家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话,就形成了科学家、企业、医院、医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就会对药物的深度开发产生提示和引领作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沈阳同联集团正式接手可利霉素的专利技术,全面介入产品中试和产业化。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同联集团与国内外上百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与数十家国内三甲医院建立产品临床试验合作,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沈阳、上海、江西景德镇、湖南岳阳建立技术研发、原料生产、产品生产和销售基地,形成了全链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赫卫清说,企业牵头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大大加速了可利霉素的产品化、市场化进程,也正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高新技术发展模式。

无限可能性:可利霉素“变现”空间突破预期

可利霉素是国际上首个利用合成生物学研发的新型抗生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发,2019年取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注册批件。可利霉素通过抑制致病菌蛋白质合成及调节宿主免疫功能达到抗菌作用,对难治性耐药菌安全有效。

赫卫清说,作为一个合成生物技术产品,可利霉素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来说,绝对是一个创新的技术。即使在今天,可利霉素从产品到临床,它的技术和适用范围取得了许多出人预料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把可利霉素纳入治疗新冠肺炎应急攻关项目。可利霉素同时得到美国FDA批准,正式进入美国新冠肺炎治疗三期临床试验。

赫卫清认为,可利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产品,已经在临床试验中体现出了多效性,这也为下一步的深度研发提供了多种可能。作为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一类新药,产学研平台将一方面加强可利霉素的适应症拓展研究,另一方面深化它的每个单组分研究,研发出系列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