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娱乐八卦 >

下周一起请锁定CCTV4,《国宝·发现》将由无锡“霸屏”

时间:2020-03-07 00:23 浏览:

  去年底,本报报道了央视四套《国宝·发现》栏目摄制组来锡拍摄考古纪录片一事,并预告会在今年开春时播出。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下周一起,无锡将在《国宝·发现》中‘霸屏’一周,太给力了!”3月4日,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透露,9日至13日,《国宝·发现》栏目将五集连播《吴越春秋》,向世界讲述吴文化发源地的精彩。

  拍摄故事

  《国宝·发现》是继《国宝档案》后,央视推出的全国首档以国宝文物和文博考古为线索的行走发现类纪录片节目,以主持人在实景现场行走的方式,辅以计算机3D虚拟还原,对考古现场、遗迹遗址和国宝文物深入探索。去年冬季,《国宝·发现》来锡拍摄,刘宝山和无锡市考古所副所长李光日以及几位考古队员兵分两路,带领摄制组深入无锡鸿山、阖闾城两大考古遗址。

  去年,本报报道了阖闾城龙山石墙考古发掘一事,介绍了龙山石墙或为阖闾城的第一道防御工事,并与阖闾大城、东城、西城和胥山湾构成完整的沿太湖军事外围防御体系,广受关注。《国宝·发现》摄制组重点拍摄了龙山石墙考古发掘现场,聚焦了龙山石墙和龙山石室土墩墓的学术研究。为更好地展现阖闾城与太湖的关系,摄制组还乘船拍摄了部分水上镜头。拍摄期间正逢《阖闾城遗址五年考古工作计划》专家论证会在锡召开,摄制组采访到了许多国内考古界的大咖,使《吴越春秋》纪录片内容更为丰富和专业。

  观看指南

  2000多年前,太湖畔的祖先过着怎样的生活?9日至13日,《国宝·发现》之《吴越春秋》将于每天22点首播,次日13点重播,每集30分钟。播出后,还能在官网上回看。无锡鸿山为何会有上百座土墩墓?数量庞大、气势恢宏的墓群到底是谁所有?第一集《墓属疑云》中,探访者将深入土墩墓群,揭开大墓迷踪;第二集《墓主之谜》接着揭秘。太湖之滨,惊现千年古墓。墓主是谁?扑朔迷离。墓室惨遭盗掘,却为何能劫后余生?悠扬的地下乐队,为何混搭铿锵的军乐器?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近鸿山邱承墩大墓,层层破解千年之谜。

  当年的鸿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曾出土了一批仿青铜的原始青瓷礼器和原始青瓷乐器。据说鸿山越墓出土的瓷器或产自德清窑。它们如何千里迢迢来到鸿山?越国贵族又为何要用瓷器代替青铜器作为随葬品?《青瓷之源》一集中,从无锡到德清,探访者将一路追寻,揭开鸿山青瓷之源的秘密。后两集《阖闾王都》与《龙山谜迹》将带领观众走进神秘的阖闾王都,前者要去寻觅一把王者之剑,重温《史记》中惊心动魄的一段传奇;后者则要去寻找石长城之下的真相,为观众拨开有关春秋争霸的迷雾。

  活用文物

  此次《国宝·发现》栏目播出《吴越春秋》系列纪录片,正是文物全媒体传播的生动实践。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方面介绍,这部纪录片以吴文化为主题,篇幅大、时段长,是对无锡近年来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等工作的一次集中和全面展示,对展现文化自信、弘扬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优秀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刘宝山看来,考古发掘与遗产保护终究是为了传承文明、弘扬文化,《吴越春秋》的推出,也为无锡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化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如何更好地对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利用,考验着一个地方的智慧。市文广旅游局方面表示,下阶段将率领各级文保部门深度研究文物价值、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努力面向世界推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走好吴文化特色的文物保护旅游开发道路。 (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