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苏资讯 >

点燃世界的火花:华为争做教育行业新基建“懂行人”

时间:2020-10-31 01:32 浏览:

——本文作者 余文

9月,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开学,近3亿师生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停课不停学”阶段,重回校园。

然而,疫情防控并未结束,如何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教育教学,确保安全复学?成为了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与此同时,今年还是《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提出加快推进“新基建”的落地之年。“三浪叠加”的挑战和机遇,让2020年成为了教育行业的关键一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世界,已经步入由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的数字时代。教育现代化必然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数智化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另一方面,培养更多的数智化人才,构成新基建的“人才底座”。

夯实教育强国基础设施

我们知道,今天中国正在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同时5G、高铁等科技成果也令世界瞩目,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创新。创新人才对于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也已成为当下整个教育行业,甚至是全民热议的话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教室讲台桌椅板凳等传统基础设施之外,新型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数字化智能终端以及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等,都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计划的基础。

首先,基础教育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众所周知,我国教育资源并不均衡,如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触达到每一位孩子,是提升教育平均水平的关键之一。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的重点在投入,核心在教师,关键还要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利用远程在线手段为学生获取与时俱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也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良好的培训资源。

举个例子,华为打造的远程教研系统,就是以智慧教研为核心,沉淀智能的教学资源,满足推进优质均衡和个性化的诉求,体系化提升教师能力,从而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让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的方式触手可及。

正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近年来,我国贫困山区的教育条件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借助科技手段,不仅获取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还拓宽了眼界,有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带着梦想求学,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而在高教和职教领域,高科技手段也逐步深入校园。比如华为高校“智慧教室”场景化解决方案,基于音视频通讯和处理技术,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把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AI等和实践环境引入线上教学平台,实现与校内外的资源进行多维度的联接,大大拓宽了师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师生更便捷的掌握和获取教育资源。

在科研领域,华为也助力中科大打造了“瀚海 20 超级计算系统”,通过采用鲲鹏架构,具备了更高的可控能力和技术开放性,能够更好地服务生物信息学计算软件、流体力学计算等学科的科研建设,让“科技破局、攻坚不止”。

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逐年提升。有数据显示,我国100%的高校、90%的高中、65%的初中、50%的小学已经覆盖网络等基础设施,已有近半数的省市不同程度地建设了地方教育网,而且覆盖率还在持续成长。

从施教者中心到学习者中心

借助以5G为代表的“新联接”,莘莘学子们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与校内外资源进行多维度的联接。

除了基础设施之外,接下来一步就是如何利用多种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们的创造力。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创造新的教学场景和教育体验,让教育体系得以从以“施教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展。 

举个例子,华为在基础教育领域帮助学校持续积累资源使用数据,构建个人的学习画像,并进一步进行智能的资源推荐,补齐个人学习短板,强化个人优势能力,让教与学不止全面,更懂千人千面。

“千人千面”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标志,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位学生都可能点燃世界的“火花”。

在职教领域,华为也通过搭建“产教实训室”等场景化解决方案,立足于服务人才的多元化培养体系,解决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实践能力,更好地匹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无疑,从“施教者”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型并不容易,因为教育教学场景多种多样,要想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帮助每一位教师将最适合的资源给到适合的人才,需要从学校到教育行业信息化服务商,到ICT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整个教育数字化生态共同努力,做好教育行业的“懂行人”。

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生态的建设和繁荣。无论是高教、普教还是职教,华为都有一种使命感——作为行业“懂行人”,通过深入教育核心场景,以 ICT 能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构建新基建的“懂行”底座

众所周知,今年在防控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校坚持“停课不停学”。

针对新形势下对“非接触式”远程教学的需求,华为携手百余家教育行业伙伴共同发起“随时学教育联盟”,通过“5G、云、AI”技术与教育核心场景相融合,为广大师生提供远程线上教学服务,甚至通过在线直录播课堂、在线教学与网络教研课堂,智能进行作业分析和个性化学习等功能,满足学生远程学习中的个性化需求。

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华为所讲的“懂行”。所谓“懂”是指躬身入局,从教育角度去思考、去发现,数字技术如何与“树德育人” 的教育教学核心场景相契合;所谓“行”是指专注于教育行业,躬身入局,针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行业关键业务场景,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可行的数字化转型之策。

换句话说,“懂”更多是指如何从“施教者”为中心到“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型,既懂老师,更懂学生——借助算力、算法和数据而形成的教育行业AI,来打造“千人千面”的教育系统;而“行”更多是指聚焦教育教学场景的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

很明显,从快速落实线上教学,推进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可以发现,华为作为行业“懂行人”——结合“顶层设计+数字平台+生态”的核心能力,快速反应,帮助学校进行数字化转型。

据悉,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全数字化大学”正是通过华为基于管理、技术、架构等现实问题,从顶层设计入手,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战略思维,并制定出了学校未来 3~5 年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升级的整体规划。

我们知道,所谓“管理一盘棋,服务一站式、个性化”,更多是通过抹平边界,打破多网并存、信息孤岛的壁垒,将教学、科研、生活等场景全面打通,实现更高效的统筹管理;而服务一站式、个性化,旨在让校园生活更便捷、高效,同时更好的感知每一个学生,打造专属的校园生活体验。

实际上,华为始终坚持携手生态伙伴共同为教育行业的机构和组织提供服务,也为自身的华为生态大学,构建了更懂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培训体系。

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和伙伴构建了繁荣的生态体系,对“新基建”市场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对于“新基建”而言,不仅需要多元人才的“面”,也需要贯穿管理场景的“线”和在科研领域强劲的“点”。

按照发改委的最新定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显然,“新基建”的三个领域需要大量的数字化人才。

这意味着,随着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深水区,数字化技术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和教育形态,更要融入教育教学等核心场景,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智慧”的教育,这样才能为“新基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很显然,教育行业在“教育现代化2035”、“新基建”和“疫情常态化”的“三浪叠加”形势下,迫切呼唤更多的行业“懂行人”,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中国的教育体系早日真正实现“以创新人才为本”,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