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国内资讯 >

周乐龙:中国书法传承的独立魅力

时间:2020-06-27 11:30 浏览:

书法,既是民族的独特艺术表现,也是传统的中国文化象征。大自然中间处处是书法,我们聪慧的祖先用审美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一点,将他们对自然的感受用最简洁的符号刻画下来,便成了早期的文字,也是书法的起源。由于个体的差异对自然的感受程度不同,文字在表现形态上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演变。例如已经出土的甲骨文,已经出现了或雄强或秀美等不同的几种风格。不过那个时候的书法是处在一种朦胧的孕育期,也最接近早期人类的气息,所以当我们现在再看甲骨文,就能明显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原始苍茫气息,而这种气息在我看来,则是一种最原始的自然的流露。

文字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无障碍地交流,大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所以文字的地位在最早期是尤其崇高的。只有氏族部落里的权威高层人物方有资格来接触了解文字,书法在当时可以说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也统一了文字,出现了规范的篆书,史上称为小篆。小篆较之之前的象形文字,从结体上更加容易辨识,同时也更加美观、匀称,成为官方文字。但它的艺术性已然多了一些庙堂之气,却遗失了一些最为本真的趣味。随着历史发展的推移,书法的实用功能也逐渐超越了它的艺术功能,并逐渐地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鲜明道路,一条服务文化,另一条则为艺术之路。从汉代开始,智慧的人们觉得一部分有艺术追求的文人士大夫自觉地进行艺术的探索、交流,不断地总结书写的美,成就了一大批书法名家。

而到了魏晋,书法便开始成为一种文化艺术自觉,也成为文人找寻精神自我、进行精神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书法的所有表现形式几乎全部形成,无论是楷书、行书、隶属、草书都达到了一个顶峰。从服务文化的实用角度来讲,那个时期的书法也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简牍、碑刻、手札、文稿、题跋、奏章、批文、契约等等都离不开实用,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艺术品,而是为了用。只不过古代没有钢笔,没有电脑,只能用毛笔、用刻刀来体现这些功能。可以说,在古代,书法其实是生活中,尤其是读书人最基本的要素,甚至就像一日三餐那样平淡无奇和不可或缺。

纵观几千年的书法史,每个朝代能称家的寥寥数十人而已,能开宗立派、成为里程碑的大师级人物更是屈指可数。可是,几千年的薪火却能够盛传不衰!这恰恰是因为书法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当然,书法离我们的生活其实也很近,它不仅可以表达性情,让我们得以用毛笔制造一种乐趣,同时,更能让我们在书法中找寻自己的艺术审美,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更好地感悟人生的真谛。只要你愿意接近书法,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将会给予你无限的风景和无穷的乐趣。

(作者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 )